本文作者:抚琴居

最难懂的古代对联:衙门公牍联

抚琴居 2022-09-17 246
最难懂的古代对联:衙门公牍联摘要: 师爷汤滋圃衙门公牍联解读...

师爷汤滋圃衙门公牍联解读

劳形于详验关咨移檄牒

寓目在钦蒙奉准据为承

此联是师爷汤滋圃在南阳府当师爷时戏作的公牍联,这副对联著录于清人梁章钜《楹联丛话》,被称为最难懂的古代对联之一。

这副对联大意是说师爷工作辛劳枯燥。整天举手所触、目光所见都是衙门里的公文、文书。汤滋圃,清代嘉应州(今广东梅州市)人,其人生卒不详,约于清嘉道年间游幕南阳府。

公牍,指衙门公文、文书等。公牍是一种应用文体,其文体种类复杂,程式要求严格。到清代,公牍文书制度更为规范,在书写规则上也有一些与前朝有别的特点。

汤氏所撰上联中“详、验、关、咨、移、檄、牒”等词概括反映了清代衙门公牍的主要文书种类。

详:即详言其事而送达上级官署,以待批答。是官方规定的下级衙门向上级衙门请示政务的最正规、最常用的文种。特点是要求上司批示,且规定只能申报直接上司而不得越级。如果需要向更高级衙门申报,则需逐级层层转详。

验:指验文,清代地方官署向上级衙门报告、说明一般情况时使用的上行文种。验文不要求上司对文件作批示,阅知后只需将其归卷存案即可。凡用详上报之事,往往都要层层向上转详,甚至最后用题本上呈皇帝。因此,当时的官员拟制上行文时,都尽量少用详而多用验。

关:指关文,关文是古代官府间互相质询时用的一种文书。清代关文只是在地方衙门之间使用。另外还有一些不在国家规定之内的习惯用法,例如:县与县之间或用移,或用关;州与州之间或用关或用移,或用牒,厅与厅之间或用关,或用牒,均随各衙门旧例与本官所好。

咨:是商量、咨询的意思。咨作为文种,始于宋代,以后历朝历代咨均为高级衙门之间相互行文时使用的平行文种。清代行文体制规定在京各部院之间,各部院与各省总督、巡抚、都统、将军之间,总督、巡抚之间。司、道之间等相互行文用咨文;文武高级衙门之间,如总督、巡抚与提督,司、道与总兵,布、按二司与参将等,相互行文也用咨文。

移:移会(移)。移文多用于不相隶属平行机关的往来文书。清代行文体制规定:通政司、大理寺行文,除对各部院用咨外,余皆用移会。六科、十五道、内阁典籍厅、稽察房、中书科等处,与各部、院、寺、监行文,均用移会。可见,移会在清代主要为在京一些衙门互相行文时所使用的平行文种。至于地方官署中不相隶属的较低级衙门之间的行文,则用“移”而不用“移会”。例:吏部移会(道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):“移会稽察房,奉上谕:河南南阳府地据荆襄上游,又与陕西南山毗连,民俗素称犷悍,讼狱甲于通省,非初任人员所能治理,准将南阳府改为题调要缺。

檄:指檄文,通常被认为是古代官衙用于征召、晓喻或声讨的文书。檄文产生于周穆王西征。清代衙门之中檄文不常见但也偶可见到。

牒:原指古代短小的木片,魏晋时始作为公文名称。唐代牒文作为法定文种广泛使用。宋代牒文发展演变为平牒、牒上、故牒三种。其中平牒用于不相隶属的平级衙门之间,结尾用“谨牒”字样。清代使用牒文,只限于在外各衙门,且牒上已被省略,而故牒在清代中叶以后,也不多见。

汤氏公牍联下联中“钦、蒙、奉、准、据、为、承”等词概指公牍文书的特定词。

钦:意为敬。“钦此”,意即恭敬地引文至此。其专用于引述皇帝谕旨之后,故“钦此”二字实际上起到现代标点中句号与后引号的作用。与“等因”、“等情”、“等由”相比,只不过“钦此”仅用于皇帝的语言、旨意之后而己。

蒙:蒙受,承受。清代,下级衙门向上级报送的文书中,凡因所呈请的事情和建议得到上级批准、采纳,或受到上级各种形式的奖励、提职及其他照顾,即用此语表示。

奉:接受的意思。接到上级的文书时使用,清代文书中,凡引述上级颁布发下来的文书,即用此语起首。

准:“准此”之简称,公牍中的特定结转词,承接上文,引叙下文。引叙平级来文之后转入下文,用“准此”二字。一般用法为“等因,准此”。有些文件在用“等因”引结之后,要交代文件到达及其他有关情况,然后用“准此”引出下文。如:“嘉庆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准吏部咨,前事,等因到本部堂。准此,拟合就行”。

据:根据,依据的意思。“据此”用于下级来文引叙结束,转入下文。多用于“等情”、“等语”之后。如:“计开,王利宾三代:曾祖健,祖元慈,父大亨。等情。又据地邻亲族投具甘结前来。据此,卑职复查无异,合将投到甘结。卑职加具印结。

为:叙述因果之连接词。如“为××事”。在叙述情况之后,用“为此”交代文件要求。下行文“为此”与命令词连用。

承:承蒙,承接,承办之意。在公牍文书中是表示谦敬的字样。

汤氏以简明的语言概括了衙门公牍的主要文书种类和常用词语,足见这位师爷的案牍文书功力非同一般。对联中的“劳形于”、“寓目在”等词的字里行间中多少透露出师爷们为人作嫁衣、无可奈何的叹息声。

此联何时起悬挂于南阳府衙不得而知,民国时期,南阳专员公署某秘书处仍张挂此联,可见其影响之深远。2003年南阳府衙博物馆修复知府衙门古建时,复制补书此联并张挂于师爷生活的夫子院内。

最难懂的古代对联:衙门公牍联

最难懂的古代对联:衙门公牍联

最难懂的古代对联:衙门公牍联

阅读
分享